牛骨

归有光是高拱的学生?!


  翻到归有光的《上高阁老书》,里面有一句“昔者尝奉明公之教”,大为震撼,没想到归有光竟然是嘉隆年间人,还跟高拱有交集,感觉次元壁破了。

  受《项脊轩志》的影响,我一直以为归有光没中过进士。去查发现他生于正德元年,嘉靖十九年(35岁)中举人,嘉靖四十四年(58岁)第九次参加会试,终于中了个三甲进士。

  而嘉靖四十四年这一科,正是高拱主考。而老高这次因为出题触怒嘉靖差点升天。


乙丑会试题

高中玄主乙丑会试,《孟》题有二夷字,犯上所讳,赖首揆徐存斋力解而止,人皆能言之。然实以首题为“绥之斯来”二句,则下文有“其死也哀”,为上深怒,谓有意诅咒,忽问徐此题全文,令具以对。徐云:“臣老耄健忘,止记上文有臣名与字,犹天之不可阶而升,差能记忆耳。”上意顿释,不复治。使其具述讳语,高无死所矣。

是年海忠介从郎署抗疏,指斥上诸过举,上必欲杀之,亦赖华亭诡辞如王生达生长富贵,正复一往之苦云云,因得长系。上即以是年冬上宾。又二年,徐谢政,而高再起柄用。海抚江南,所以苦徐者万状,幸两公先后去位,而事寝。徐之施恩出无心而报者反是,不可谓非两公之薄也。

——《万历野获编》沈德符


  高拱在44年会试里《孟子》题出了嘉靖最讨厌的“夷”字;《论语》题出了“陈子禽谓子贡”,下面有句“其生也荣,其死也哀”,两处都撞上道长的忌讳。道长愤怒了,问时任首辅徐阶全文是什么,徐老师很善良地和稀泥说自己年老健忘,只记得题里面“犹天之不可阶而升”犯了自己的名和字,于是道长没再追究。

  【真服了老高,论语那么些篇,偏偏挑了既能内涵嘉靖、又能内涵徐阶的一段,这说不是故意的都没人信。】


徐相国善答

世宗好言长生。乙丑会试题:“夫政也者,蒲芦也。”又“民之秉夷,好是懿德。”上问辅臣:“蒲芦是何物?夷是何义?”徐阶对曰:“夷是有恒之义,蒲芦是长生之物。”

——《古今谭概》 冯梦龙(杂志部 第三十六)

  【“夷”字也是嘉靖特别讨厌的,老高也非得贩这个剑。】


触忌

古来人主多拘避忌,而我朝世宗更甚。......又乙丑会试,第一题为“绥之斯来”二句,下文则“其死也哀”,上已恶之矣;第三题《孟子》又有两“夷”字,时上苦虏之扰,最厌见“夷”、“狄”字面,至是大怒,欲置重典。时主文为高新郑,赖徐华亭诡辞解之而止。

......按,世庙晚年,每写“夷”、“狄”字必极小,凡诏旨及章疏皆然,盖欲尊中国卑外夷也,而新郑出题犯之;又有前一题,益疑其诅咒矣,高之得免,谓非全出华亭不可。新郑晚途与徐讲和书,亦引“先帝见疑,赖公调解”为言,亦是天理难泯处。

——《万历野获编》沈德符


  【多亏了徐老师的调解,不然老高这次真的差点完蛋。连沈德符都说徐阶无心施恩而高拱和海瑞恩将仇报...后来老高给徐老师写和解信,也明确说因为这次搭救自己一直感恩在心。】



  总之这次会试有惊无险,归有光就是这次考中的,高拱也因此成为他的座主。不过此时归有光已经作为散文家而颇有盛名,并且与王世贞各执风格、分庭抗礼。

  归有光中进士后,先当了两年长兴知县,在隆庆二年时因为得罪上官被贬为顺德通判。此时他已经六十三岁了,怀有满腔郁愤,给刚刚被徐阶赶走,赋闲在家的高拱写了这封《上高阁老书》。信挺长,其中有几段:

天子新即位,进用二三大臣,而明公为首,天下莫不翘跂以望,明公今日之所弛张错注,而今天下之势已形矣。天子端冕深宫,而以万几责成臣下,圣度旷然,有天道“为而不宰”之盛德,然其权恐有窥窃于其旁者。《书》曰:“兢兢业业,一日二日万几。”又曰:“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"。”此所望于明公朝夕陈戒于吾君者。明公一日释位而去,天下愀然失望,以为天下之势,莫能为天子持之也。且今天下之治体可知矣。

今天下之势既未有所持,而政之纷纷如此,一切归于刻整。而财匮、兵弱、吏弊,而夷狄窥伺,盗贼纵横,率束手而无策。徒以支吾目前,为不终月之计。故有光谓今天下之势,不能制之于微而制之于形,必有天下之材气,负天下之重望如明公而后能当之。今明公优游谢事,以坐观天下之变,是岂天子所以首擢明公,与天下之所以望之之切乎?

昔者尝奉明公之教,谓读《易》而深有得于消长进退之理。窃谓明公以此行于一身,可也。若六十四卦,天道之运,周环无穷,而干、复、姤、坤,一否一泰,一损一益,世道之升降在明公,不可辞也。有光仕进屯蹇,九试于礼部,晚为明公所甄录;而黾勉为吏,以古人自期,不敢负明公之教。行之二载,湖山夷鬼之乡,颇知信响。而动与时忤,排构乘之。明公尝语及往时,兴化守之被谗,至廷论以发小人之奸状。今谗口方张,孤危之迹,无大人君子以为之依;自分无所复用于世,已投劾而归,欲以余年发明先圣之遗书。又面受明公论《春秋》之大旨,即当从事此书,稍加论述。俟有所成,重饼造门,以求是正。惟明公不拒而进之。方遣人赴都,求请敕命,并上《乞骸骨疏》。特迂道候起居。轻渎威重,无任陨越惶恐之至。


  归有光虽然比高拱还大六岁,但对方是致仕的阁老,自己是刚入仕的门生,语调十分谦恭。信中对混乱局面十分不满,认为高拱作为皇帝信重的大臣,不应该在家悠游,希望他重新出山,整顿朝纲。【老高:你以为是我不想出山吗?】

  信中还提到“面受明公论《春秋》之大旨”,联想到老高在第二次回家之后写成了《春秋正旨》,大概此时他已经有初步的想法,跟比较亲近的学生讲过?



  高拱回京复任次辅兼吏部尚书后,也没有忘记归有光。隆庆四年三月,刚刚回朝一个月,就写了《补制敕房官疏》:

该大学士李春芳等题称:

制敕房办事中书舍人王墀升任、赵瑶守制回籍各去讫,所有本房一应文书乏官办理。乞敕吏部选取文学颇通、字画端楷者二三员,题请送房供事等因。奉圣旨:“是。吏部知道,钦此。”

钦遵看得制敕房官既称缺人,要行铨补。本部采访得户部浙江清吏司署员外郎事司务黎民表、南京太仆寺寺丞归有光,俱文学颇通,字画端楷,合先行改补。其黎民表仍以原官,归有光改太仆寺寺丞,各令在房办事。

  时任首辅李春芳说自己缺文字秘书了,要求吏部给补,于是作为吏部尚书的高拱提拔了归有光,让他来内阁办事。可惜一年之后,隆庆五年归有光就病逝了。


  很神奇,以前没有意识到归有光也是同一时代的人,原来他和海瑞、徐渭、王世贞也各有交集。

  不知道归有光和老高有没有什么私人交谊?既是师生,都排斥虚浮文风,都和王世贞不对付......

  另外,老高给女儿写的三篇墓记也是简明感人的散文,还真很有“庭有枇杷树”风味的。




评论(31)

热度(60)

  1. 共3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